这几天,又被这样一个视频刷屏,16岁男孩偷尝禁果后深夜独自就医,自爆性生活不洁,疑似感染性病,与见面几次的“网友”在一次性生活后发烧,下体刺痛难忍。在深夜,瞒着父母就医问诊,医生询问其父母是否了解男孩情况?父母全然不知...
看到这样的新闻,真的只能用震惊来形容,才16岁啊!但搜集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样的事情早已屡见不鲜。
未成年人性行为有多普遍?有研究者曾采访过6623名青少年,采访结果显示0.9%的初中生、2.4%的高中生和7.3%的中专生都发生过性行为。而这些学生发生初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皆在14岁到15岁之间。曾有一个调查表示发生性关系的中学生中:
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他们初次性交时百分之百不用安全套;
他们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父母与老师百分之百不知道;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百分之百不满意。
也有机构曾统计从80前到95后平均第一次性行为年龄(如下图),以每阶段呈两岁的递减趋势,所以目前的未成年已经早不像我们之前那样“单纯”,那些父母以为还早的事情,可能对他们而言早已不早。太多的遗憾,来自于年少时不懂,懵懵懂懂就发生了。
视频中的男孩就医检查后白细胞偏高且伴有发烧迹象,下体不时有白色凝块流出,无法排除性病症状。因其是未成年,进一步的检查需家长陪同,医生告知男孩需向他的父母取得联系。
下图是男孩母亲与医生的一些对话,令人感到震惊的是,对话中,母亲对男孩有性生活的经历并不感到惊讶,甚至充满对他每天在外面做什么表示不在乎,以及对没有好好读书的责怪...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态度就决定了孩子的态度,如果父母能给这个男孩足够的关心以及性教育,这件事情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多少家长总是担心,如果孩子过早接触性教育,会导致性行为过早出现。然而,更多的事例表明,在我们没有看见的地方,孩子正在以谁也不想看到的代价,飞速“成长”。性无知带来的恶果,远比我们想象更加恐怖。
也有很多人会否认性教育的存在,认为孩子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但很多家长不懂这份“自然而然”会带来多大未知危害。性教育的本质是爱的教育!
性教育的意义在于,如何安全地进行性行为,如何阻挡来自成人世界的一切性犯罪。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性,了解性。在真正面对亲密关系时,才不至于用错误的方式伤害他人,伤害自己。这不仅关乎生理的健康,更关乎着他们价值观的塑造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请相信,这就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的性教育,真的不能再马虎了。太多太多危险摆在孩子面前,我们的忽视和避讳,很可能正将孩子推入深渊。就像卢梭在《爱弥尔》的开篇所说:“请你趁早给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围墙。” 让我们的孩子都在幸福和爱的环境中健康长大,这是每一位成年人的责任。
是时候改变这样的思想了,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和孩子谈“性”!
01性教育不可耻,不要逃避
性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都难以启齿,更别说我们那些还未长大的孩子,他们出于自尊心,不会主动向家长询问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家长,万万不能因为放不下面子,而逃避性教育,记得有一个网友对此次热搜的感慨:
“爱我的父母,从小给我灌输了正确的性教育,告诉我性不可耻,但是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要保护自己,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告诉父母,父母永远会保护我,站在我这一边。”
02性教育不能只依托于学校
性的话题本身就比较敏感,在学校中,能接触的性方面的内容是很局限的。小学就是几节健康课,初中就是只是涉及的有关内容的生物课,老师在一大群学生面前也难以深入讲解,因为深入会引起一些同学的哄笑,扰乱课堂秩序,匆匆而过是绝大多数老师的选择。
更不要想在课堂上会有多么好的效果,这种互动课,学生会因羞涩,而谢绝听有关内容。家庭教育不可缺少,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绝对不能一蹴而就。
(李华女士与她的性早教公益课)
03 男孩子也需要性早教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是男孩子不吃亏,不需要性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先不要说伤害一定是相互的,例如文章中的这个16岁的男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其次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需要性教育来正确认识自己、保护自身安全、建立健康性观念、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有助于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
康安倍泰自创立以来始终把普及未成年性早教育知识为己任,为守护更多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笑脸,集团创始人李华女士长期深耕于儿童性教育公益领域,多年来走遍全国60+省市,开设性教育普及公益课1000+场。2024年,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专家的李华女士凭借在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卓越成就,荣获腾讯新闻年度“教育行业影响力人物”,称号。
康安深知性教育普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家长们都能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性教育,保护我们的孩子,教育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在幸福和爱的环境中健康长大。
(李华女士主编青少年性早教育相关书籍)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和孩子之间,不再“谈性色变”。希望有一天,大街小巷也不再是无痛人流广告,随之取代的是性教育普及。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都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